
类别: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4-04-27 18:07:43 浏览: 次
“互联网+”服务既是借助于“互联网+”医疗平台,实现微信办卡、预约挂号、办理入院、微信缴费、电子发票等服务。
认识佛山,是从电影《黄飞鸿》中的那一式“佛山无影脚”起,自此,一抹武术的底色润染了佛山。
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林智锋,当知道他是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的党委书记时,心中莫名产生了一种兴奋感。
然而接触后,他身上的那种谦卑、严谨和温文尔雅把记者从刀光剑影中拉回到现实。
2020年8月,一纸调令,林智锋来到了佛山市南海区第五人民医院(以下简称“区五院”)担任党委书记。
“大沥镇的常住人口有80万,可在辖区人群的一个小时生活圈内,三甲医院就有不下20家。”区五院处于竞争的劣势中,这让林智锋非常忧虑。
他又看到,“与那些三甲医院相比,区五院存在着医疗服务能力不足,患者认可度不高等等情况,导致辖区患者的流失量一度达到五成左右”。
为此,林智锋花了半年的时间,反复调研,召开多次会议,最终统一的基调:“以专科发展带动诊疗能力提升,加强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能力,争取把患者留住。”
于是,医院选定有发展潜力的专科,制定了引进人才政策,从保障待遇、提供发展平台两个方面吸引相应的学科带头人。
记者了解到,凭借着几位学科带头人扎实的医疗技术和对新知识、新技术、新疗法的应用,骨科、脑科和心血管学科的医疗技术水平得到快速的发展。
“骨科、脑科发展起来后,手术量在不断的提升。”可见的发展速度让林智锋信心十足。
“手术只是治疗的一部分。”他说:“治疗的目的最终还是要保证患者的生活质量,身体功能的恢复。”
于是,作为医疗服务全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康复医学科(运动康复、神经康复、传统的中医康复)“应运而生”。
在医院的康复科,医生为七旬老人陆伯进行全面的心血管综合评估后,开具了个体化心脏康复运动处方。
在心电监护下,循序渐进地进行肢体功能及心肺功能训练,陆伯一步步地从坐起来、扶起来到站起来、走起来。
原来,陆伯患有冠心病、呼吸衰竭。他从ICU治疗后,病情稳定转入了心内科,虽然脱离了呼吸机,但床上活动气促,坐起就头晕,活动手脚就觉得费劲。
“我还担心自己一辈子会躺在床上,离不开家人的照顾了呢。”这是一个月后,陆伯自己走出医院时乐呵呵的说的一句话。
林智锋介绍说,康复科通过各种治疗方法,将疾病所致功能障碍恢复到正常或最佳的状态。
记者了解到,区五院坚持平均每两周开展一场进社区义诊活动。医护人员现场为百姓检查、诊断、治疗、答疑解难,并发放健康宣传小册子,传播卫生健康知识。
“要让辖区的百姓知道我们的医疗服务能力的提升,让常见病、多发病留在本地治疗。”一位医生边为患者检查边说道。
几年来,医护人员的足迹遍布了辖区内二十个村(社区)及周边多个镇街,向百姓提供便捷的义诊服务逾百场。
“心脏骤停的患者,黄金急救时间是4-6分钟;脑梗患者延误治疗则可能出现不可逆的脑损伤。”
林智锋说,区五院为确保急诊危重患者得到有效的医疗救治,加强了急诊绿色通道管理,最大限度争取抢救时间,提高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
急诊科、手术室、ICU、药房、血库、检验科和影像检验等辅助科室,对进入急诊绿色通道救治的患者提供快速、有序、安全、有效的诊疗服务。
他向记者讲述了近日发生的一件病例:在外散步的陈阿姨突然晕倒在地,路人发现后拨打120,随后被紧急送至区五院救治。
医务人员采取胸外按压、呼吸囊辅助通气、电除颤等系列急救措施,把患者从死亡边缘抢救回来。
通过会诊,患者为心源性猝死,有ICD的植入指征。在ICU监护治疗两天后,心血管内科联同介入团队成功为陈阿姨开展了ICD手术。
“目前,我们的脑血管介入手术开展的比较成熟了,不管是缺血还是出血性手术都能驾轻就熟,缩短了卒中患者的救治时间。”急诊科医生介绍说。
因刚上任时,他看到了医院的各个专科没有清晰的发展目标,职工们缺乏工作热情和冲劲。
为此,医院根据发展战略和业务管理需求,结合人力资源现状,对标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广东省DRG评价指标,制定医院绩效考核方案。
方案以重技术、重服务、重质量为导向,引导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优质、高效的医疗服务。
2021年,医院DRG能力排名在省内同级医院前列,员工满意度、患者满意度居区内前列。
秋冬季节,是呼吸道疾病的高发期。到了这个季节,呼吸科会出现需要住院的患者没有床位的现象。
传统的固定床位管理模式是住院床位由科室管理,不能跨科收治患者。由此会出现部分科室空床,部分科室满床收不进患者的现象,导致一部分需要住院的患者延误了治疗时机。
“就是患者住院时,哪里有床位就住哪里,医生跟着患者跑,护理人员不论在哪个科室,都按照全科型护理规范化操作。”林智锋形象的介绍着“一张床”模式。
记者了解到,每天,住院管理中心动态调配各科室空余床位,但留出一部分用于收治科室的急危重症患者。
床位紧张的科室,在主治医生取得患者同意后,会通知住院管理中心,统一协调进行跨科室收治。
林智锋着重说了一句:“为做好疫情防控,调配床位的原则是尽量选择专业相近、距离相近、相对集中的科室,防止交叉感染。”
因不同科室的护理存在一定的差别,护理部主任介绍说:“‘一张床’模式实施后,我们进行多次培训、轮岗学习,要求护理人员不仅专业要精,而且业务涉及范围要广。”
此模式实施以来,仅四个月,医院跨专科收治患者73人次,提供跨科住院355床日服务,开具入院证患者入住率由实施前85.1%提升到88.4%。
全院“一张床” 的精细化管理模式,解决因科室“冷热不均”带来的床位紧缺或闲置问题。
“医院让员工满意,员工让患者满意”是医院的核心理念,为将理念落到实处,医院建立以患者需求为中心的服务体系,推行全面服务质量管理。
“6s管理并不是单纯收拾摆放物品,而是把物品整理后让环境更加整洁,更加优化使用流程,把有限的资源、空间利用好,工作效率更高,让患者的获得感更高。”一位护士介绍道。
还有就是,6s管理理念剔除个人本身存在的马虎随意和不良习惯,提升个人素养。
“为让患者就医‘少跑’,我们全院‘跑起来’。”护士俏皮的一句话牵出了“让患者少跑一次”话题。
去过医院的人可能会遇到,在这边排队挂号,在那边排队缴费,然后另一处排队取药。如此反复排队,消磨了患者大把时间。
“排队时间长,而看病时间短,形成医院独有的‘三长一短’就医模式。”说这话时,林智锋的语气中透露着苦涩。
“一站式”服务、“互联网+”服务、“预约式”服务就像三个指挥官,使患者就医更加便捷。
“租借起来非常简单,打开支付宝或微信扫一扫‘共享轮椅’上的二维码,即可以按步骤操作租借轮椅,不受时间限制,24小时随借随还。”一位患者边推轮椅边说。
在门诊大厅的“客户服务中心”,一名客服人员微笑着解答患者的咨询;一名护士为患者打印着清单;还有······
据了解,在“客户服务中心”这“一站”就能得到的服务有:挂号、办理诊疗卡、缴费、办理入院、打印病历、打印清单、门特门慢申请、医保政策咨询、 轮椅租借、一般投诉处理等。
此外,医院还成立了“仁医志愿者”服务队,由全体在职员工、部分退休员工以及社会热心人士组成。
志愿者们经过系统培训后,在门诊各楼层轮班引导患者或家属使用自助机进行挂号、取号、缴费,取化验单等,为患者提供小件物品寄存、失物招领等服务。
林智锋说,医务人员作为志愿服务者,还可适时充当医患之间的沟通桥梁,延伸医疗服务,促进了医院的和谐发展。
“互联网+”服务既是借助于“互联网+”医疗平台,实现微信办卡、预约挂号、办理入院、微信缴费、电子发票等服务。
并进一步延伸到开展护士到家业务,为院外患者提供专业化、规范化、标准化的护理服务。
居民陈先生对“让患者少跑一次”深有感触,他在因病入住区五院泌尿外科时,整个入院手续办完只花了十几分钟。
一站式服务、信息化应用、健康咨询、健康体检、专科的诊治、康复的追踪、随访维护等,构成区五院医疗服务的全链条,就像“佛山无影脚”,又一次无声的润色了佛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