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赢彩票(中国)-官方网站

合肥最新成就:量子科技领航千亿汽车领跑、多产业与基建齐头并进-双赢彩票平台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

新闻动态
合肥最新成就:量子科技领航千亿汽车领跑、多产业与基建齐头并进

类别: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5-05-09 10:50:25   浏览:

  每月更新汇总,在这里,读懂合肥,了解合肥经济、产业、城市建设、区域发展与教育等最新综合情况!

  买房首选问题是城市选择,那么合肥未来发展潜力大吗?合肥经济产业与城市发展未来会成为什么样的?合肥市的未来发展前景如何?合肥各个区域最新发展规划动态,为了让大家更好地了解合肥城市发展前景与现状,这是『合肥买房参谋』公众号新推出的栏目:合肥每月城市经济产业发展与规划建设方面信息汇总,欢迎关注每月更新。

  2025年4月,合肥城市建设与区域发展持续推进,多领域利好消息频现。城市建设方面,合肥高新区未来科技城启动大规模征迁,规划面积64平方公里,将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瑶海区迎来大拆大建年,计划完成征迁超20万平方米,启动19个老旧小区整治。教育领域,新站区、包河区、庐阳区等多区域学区调整,新增多所中小学,优化教育资源布局。

  经济产业方面,合肥一季度GDP同比增长6.6%,高技术制造业增长显著;量子科技产业集聚发展,被誉为“量子大道”;新能源汽车产业计划2027年产量超300万辆,已集聚多家整车及零部件企业。科技创新成果丰硕,第三届中国(安徽)科交会展示多项黑科技,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金额达21亿元。此外,合肥卫星应用技术中心建成,长丰县转型为“千亿汽车县”,无人艇产业生态对接会成功举办,合肥正加速构建“海陆空”智能产业版图。

  合肥未来科技城因区域建设需要,将启动较大面积征迁工作。该科技城位于高新区西部,规划面积约 64 平方公里,是全国第五座未来科技城。此次征迁涉及郑岗村十六个村民组,征收部门为合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社会发展局,实施单位为雷麻社区服务中心,搬迁期限为 2025 年 5 月 1 日至 7 月 31 日。征收补偿方案详见相关文件,被征收人需按规定时间签订补偿协议并搬迁。

  合肥未来科技城的建设标志着合肥城市空间进入 3.0 江淮时代。该科技城规划居住人口 17.8 万人,旨在打造科技创新策源地,成为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的重要载体。此次征迁将为科技城工业标准地项目建设提供土地,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

  作者简介:我是合肥买房参谋吴哥,211大学毕业, 十余年房产经验,熟悉全合肥在售新房与2009年后交付的二手房小区,可以帮助梳买房需求,定制化购房方案,全市范围内精荐新房与二手房(二手房买家0.5%中介费办理)小区清单,助你一站式高效安心安家合肥。

  本文为“合肥买房参谋”公众号精选的内容资讯,关注即免费送2.5万字《合肥优选安心买房宝典》。

  合肥运河新城、讯飞小镇片区综合开发策划方案项目已完成招标,即将展开编制。该区域总面积约 93 平方公里,未来将结合科大硅谷和人工智能、新型储能等产业规划建设,细化片区功能定位和主导产业。

  同时,将充分发挥江淮运河的多重作用,统筹城市功能布局,明确产业准入类型,并提出管控建议。项目还将研究综合开发的实施模式,导入农文旅、体育类重点项目,并提出项目运营模式和支持政策。

  合肥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方兴湖片区综合开发城市设计》,标志着合肥首个全域 TOD 开发模式的超级城市单元正式启动。方兴湖片区约 15 平方公里,依托地铁 5/7/12 号线,整合省级产业示范区、方兴湖生态带等资源,打造北接骆岗中央公园、南连滨湖新区的黄金发展带。

  片区规划“一轴七组团”功能布局,涵盖高端住宅、商业集群及文教设施,以“两湖一河六园”为基底,打造 200 公顷生态湿地系统。TOD 模式规划轨交网络,构建 15 分钟生活圈,推动省府北产城融合。

  智能机器人产业园和科创总部集群预计 2026 年投产,为板块发展注入新动力。市场展望:方兴湖 TOD 项目价值凸显,但是发展属于时间,置业需谨慎。2025 年省府北住宅库存预计增加,方兴湖 TOD 项目如庐月汀雲、雲涛凭借国企拿地成本优势及规划红利,定价更具弹性,可能引发价格战。但需警惕“规划透支”风险,部分项目过度依赖未落地配套,实际价值与售价可能偏离。

  长期来看,随着 2028 年方兴湖 TOD 综合体、省府中轴景观带建成,板块将进入价值兑现阶段。低密社区因稀缺性将形成显著溢价,当前合肥主城区此类新盘占比不足 15%,具备长期抗跌属性。

  合肥部分区域学区划分即将发生变化。新站区学区变化显著。南门小学少荃湖分校、四十二中少荃湖分校、和平小学磨店分校和秋蒲小学建成,预示着该区学区将迎来较大调整。

  包河区淝河板块高铁路中小学、庐阳区大杨镇板块双水路学校及四里河板块祥源庐源上城代建小学建成后,学区调整。高新区方兴西板块新建初小,结束该板块无中学历史。滨湖卓越城板块黑龙江路小学建成,影响附近住宅楼盘学区。经开区168玫瑰园北校和东校新校区招生,周边小区学区有变。

  滨湖区省府东板块的上海路小学和46中广东路中学学区,因新建小学加入而调整。金融西南板块新增四川路小学、嘉陵江路小学和嘉陵江路中学,影响师范附小第三小学贵阳路校区等小区学区。环湖板块庐州大道中学挂牌四十六中南校教育集团后,中学学区格局改变。高新区北雁湖板块伟星代建小学招生后,将重新划分学区。

  合肥市五十中学天鹅湖教育集团将在天鹅湖片区核心板块新建奥体校区,校区位于匡河路与仙都路交口西北角,总用地面积约 3.9 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 4.7 万平方米。校区包括教学楼、实验楼、综合楼等,通过连廊设计实现空间有机连接,便捷教学活动。

  校区建筑自南向北渐次抬高,与城市环境共生,打造城市景观轴,提升城市空间品质。蜀山区通过新学校建设,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满足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奥体校区的建成将为天鹅湖片区提供教育支撑,推动优质教育资源扩容。

  2025 年,瑶海区全面启动核心区开发建设,计划完成征迁面积超 20 万平方米。老合钢区域危房拆除工作完成,解危居民超 500 户。瑶海区力争招引落地重点产业项目 100 个,启动 19 个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新增车位 1.4 万个,保障轨道交通 6 号线、龙岗路等重点项目按期通车。

  瑶海区多片区拆迁改造,释放土地资源。瑶海区多个片区进行拆迁改造,包括大东门片区、花冲片区、和平路片区、胜利路片区、铜陵路片区、龙岗片区一和东部新中心片区。这些改造项目旨在释放土地资源,促进居住、商业、服务和绿地休闲等功能的成片开发,提升区域价值。

  蜀山区建筑业总部基地项目已进入验收阶段,即将投入运营,为合肥建筑业发展注入新动能。该项目位于蜀山经开区,总占地面积约 26.25 亩,总建筑面积约 7.8 万平方米,预计引入建筑业上下游企业 60 余家,创造就业岗位 4000 余个。

  安徽建工科技园(蜀山园区)和同济・信德大厦项目也接近完工,聚焦建筑业全产业链升级,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地。蜀山区建筑业总部基地片区占地约 833 亩,已落户建筑业总部企业二十余家,累计贡献产值超 500 亿元。蜀山区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建筑业高质量发展,建筑总产值跨越 3 个百亿台阶,2024 年末入统在库建筑业企业 145 家。

  合肥市近五年投入超 200 亿元于教育领域,新建改建中小学、幼儿园 542 所,优质学校集团化办学覆盖率达 76%。未来三年,合肥计划实施中小学项目 144 个,新增学位 19.8 万个,实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市域全覆盖,支持高校建设,新增研发机构和创新载体。

  合肥强化科技与人才政策。合肥将推广中国科大成果转化模式,建设科创金融改革试验区,力争每年成立企业 1300 户以上。同时,合肥将升级人才服务政策,加快建设现代产业学院,培养高技能人才,新增就业参保大学生 30 万人以上,为城市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合肥市 2025 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情况显示,全市 GDP 达到 3003.88 亿元,同比增长 6.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 3.5%,第二产业增加值增长 8.2%,第三产业增加值增长 6.0%。农业生产总体平稳,高技术制造业较快增长,尤其是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平板显示及电子信息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 49.1% 和 15.2%。

  亿元企业产值增长 20.5%,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显著。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 6.0%,消费需求稳步释放,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 5.1%。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 4.9%,新增投资项目 192 个,拉动投资增长 2.1 个百分点。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 6.2%,物价水平总体平稳。进出口总额同比增长 16.8%,开放水平不断提升。合肥市将继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合肥高新区的云飞路,因其集聚了 30 余家量子科技龙头企业而被誉为 “量子大道”,覆盖量子计算、通信和测量三大领域,形成了全国最密集的量子产业生态圈。合肥作为量子科技创新的重要策源地,聚集了全国近 1/3 的量子科技企业,已初步构建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化的完整生态链。

  合肥通过实施 “揭榜挂帅”“定向委托” 等重大科研项目,推动量子科技成果转化,成功构建了 105 比特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 “祖冲之三号”,并在量子保密通信网络建设上取得显著成就。此外,合肥还强化资金支持,提高天使基金、种子基金风险容忍度,创新推出特色金融产品,助力量子科技企业快速成长。

  第三届中国(安徽)科交会上,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宣布,到 2027 年,合肥市力争新能源汽车集群营收超 1 万亿元,产量超 300 万台。

  合肥已成为全国新能源汽车 “四试点” 城市,集聚多家整车企业,实现多种造车形式全覆盖,2024 年整车实际产量 191.2 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 137.6 万辆,同比增长 84.5%。

  合肥新能源汽车零部件领域也快速增长,培育多家核心零部件配套企业,2024 年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电控系统产量分别达 23.7GWh、143.5 万套、386.9 万套。合肥新能源汽车产业链招引项目 297 个、总投资 2598 亿元。

  合肥市新能源汽车产业链在应用场景测试与示范方面表现突出,累计开放智能网联测试道路里程 1249 公里,集聚 20 余家智能网联企业,颁法道路测试牌照 300 张,累计道路测试里程达 360 万公里。合肥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截至 2024 年底,全市累计建成各类充电基础设施 25.27 万台,其中公用桩 2.7 万台,建成换电站 100 座,涵盖多种车型。

  4、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合肥举行,黑科技产品引人注目

  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在合肥开幕,展示了 2000 多个实物展品,吸引了众多专业客户前来对接。宇翼科技带来的四足巡检机器狗和人形机器人,以及同济大学团队的氢燃料电池大载重无人机等产品,展示了企业与高校在科技创新领域的 “同台竞技”。

  科交会不仅为参观市民带来新奇体验,更为科研团队和企业提供了交流合作的平台。参展单位包括 1501 家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展出成果 2420 件,参展单位和成果数量均创历史新高,显示了科技创新成果在农业、医疗等多个领域的广泛应用。

  第三届中国(安徽)科交会上,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 8 所高校的 9 项前沿科技成果在安徽创新馆展出,涵盖信息技术、高端装备、新能源与智能汽车、生物医药、人工智能、新材料等。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在安徽专场对接会达成 21 亿元合作项目。

  中国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 “融合点” 行动安徽专场对接会在合肥举办,发布拟转化重大科技成果和专利,10 家院所进行产业化项目路演,促成签约 50 余项,合同总金额约 21 亿元。项目覆盖聚变装置研发、光伏产业、智慧医药、碳中和技术研发等重点科研领域,助力解决重大技术难题。

  合肥市卫星应用技术中心经过三年建设,已顺利通过省级评估,建立了全面的国产卫星应用体系。该中心通过标准化数据管理体系和智慧合肥时空大数据平台,实现了遥感影像数据的自动化处理与服务发布,建立了全市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库。

  合肥卫星中心深化行业应用,为城市治理、安全应急、生态环境等领域提供精准影像服务,累计服务单位超过 20 家,节约财政资金超过 460 万元。未来,合肥将与省级卫星中心合作,推进省市联动试点建设,服务美好安徽建设,提升国产卫星影像的综合支撑能力,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合肥新站高新区于 4 月 23 日举行 2025 年上半年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活动,涉及产业升级、园区开发、城市更新、民生服务等领域,总投资约 194 亿元。其中,超 10 亿元以上重大项目 4 个,重点产业类项目 25 个,包括新型显示、集成电路、新材料等产业,与高新区 “1324” 产业发展战略高度契合,有助于提升芯屏产业集聚度。

  同时,合肥一六八中学北校区项目开工建设,占地约 280 亩,建成后可满足 6000 余名学生学习生活需求,优化教育资源布局。此外,少荃湖中轴生态文旅基础设施提升工程启动,提升区域功能品质。社会事业类、城市基础设施等项目 15 个,总投资 71.6 亿元,涉及交通基础设施、公共配套完善等,进一步提升居住品质。

  长丰县,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现已成功转型为 “千亿汽车县”。2024 年,长丰县的比亚迪合肥基地园区新能源整车产量达到 95 万辆,占安徽省新能源整车产量的 59%,在全国县域中排名第一。

  目前,长丰县已聚集新能源汽车产业链上下游配套企业 220 余家,形成了从电池、电机到整车的完整产业链。

  合肥市通过 “创投城市计划” 聚焦无人艇智造新生态,推动智能海洋装备产业发展。4 月 14 日,合肥市投资促进局与巢湖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无人艇产业生态对接会。

  双赢平台

  合肥市正积极发展无人艇产业,以完善其 “海陆空” 全域产业版图。会议汇聚了国内无人艇供应链企业、本地零部件企业及投资机构,旨在构建从技术研发到商业落地的全链条生态,加速无人艇新质生产力发展。

  2024 年 5 月,巢湖市政府与云洲智能签订合作协议,云洲智能,作为中国无人艇行业的领军企业,正在合肥推进研发中心、制造基地等建设,并计划打造全球首个无人艇超级工厂。

  在无人艇产业生态对接会上,多家供应链企业和投资机构探讨了智能海洋装备产业的新机遇。云洲智能已在巢湖市投资 10 亿元建设第二总部,项目内容包括研发中心、制造基地等,预计将大批量生产无人艇。合肥的新能源汽车和电子信息产业链实力是吸引云洲智能落户的重要原因之一。

  合肥市在 “春游江淮” 文旅惠民消费季活动中正式发布新合肥十二景,包括安徽省美术馆、安徽博物院、大科学装置中心、生态骆岗、百八巢湖、圩美磨滩、马郢、逍遥古津、水乡三河、李府春秋、天鹅湖景、包园清风等,展现合肥的人文与创新。同时推出新合肥十二景明信片作为城市邀请函,吸引游客体验合肥文化与休闲旅游。

  新合肥十二景的发布,不仅丰富了城市旅游景观,也成为合肥的新名片。这些景点融合了历史文化与现代科技,如生态骆岗、百八巢湖等自然景观,以及逍遥古津、水乡三河等历史文化景点,展现了合肥独特的城市魅力。

  2024 年合肥地区新增 4 家上市公司,包括雪祺电气、红四方、科拜尔分别在深交所、上交所、北交所上市,以及讯飞医疗在港交所上市。

  尽管全国 A 股新上市企业数量由 313 家降至 100 家,降幅高达 68.05%,合肥新增 A 股上市企业数量仍居全国前列,与杭州并列第九。至 2024 年末,合肥共有境内外上市公司 92 家,其中境内 85 家,在全国城市中排名第 12 位,省会城市中排名第 6 位。

  合肥新型显示产业增长迅速,2024 年产值达 1235.35 亿元,同比增长 21.5%,全国排名第一。今年前两月产值 198.45 亿元,增长 26.3%。合肥通过强化产业顶层设计,构建完整产业链,推动产业集群发展。京东方、维信诺等 190 家企业集聚,从业人员近 4 万。科技创新是合肥新型显示产业竞争力的核心,攻克多项关键技术,形成七大显示技术路线。

  合肥新型显示产业迎来新里程碑,新美材料・新站光学功能膜项目开工,总投资 45 亿元,对打破技术壁垒、实现国产替代具有重要意义。合肥积极发挥领军企业作用,组建创新联合体,打造创新载体,省级以上技术创新平台超 40 家。合肥将持续提升新型显示产业核心竞争力,向 “世界显示之都” 迈进。

  12、知名企业峰飞航空落子合肥,合肥已集聚 200 余家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

  合肥市与峰飞航空签署华东区域总部项目合作协议,项目选址肥西县,将开展综合总装、模组制造、测试交付等八大业务板块。峰飞航空将组装核心机型,打造关键模组基地,推进空中物流、应急救援等应用场景。

  目前合肥已集聚 200 余家低空经济产业链企业,形成产业集群。峰飞航空计划参与城市空中交通体系建设,推动低空航空器多领域运用。

  双赢平台

  合肥市凭借科研优势和政策支持,积极布局数据标注、算力支撑、场景应用等全链条人工智能产业,推动产业快速发展。数据标注产业规模已达 933.3TB,总产值 8.63 亿元,形成完整产业生态。合肥发布全国首个数据标注产业规划,目标到 2027 年标注数据规模达 3000TB,产业规模超 30 亿元。

  算力方面,合肥高新区的中国电信安徽智算中心作为华东区域重要的超大型智算中心,已吸引众多企业落户,推动数字化创新应用落地。合肥还加大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包括通用算力集群和基于华为昇腾 910B 芯片的人工智能算力集群。

  场景应用方面,合肥政务服务中心的数字人一体机提供智能问答和办事引导,医疗、汽车等行业的人工智能应用不断拓展。合肥市正聚焦数据要素价值,推进低空经济、交通物流等领域高质量数据集建设,赋能人工智能产业高质量发展。

  合肥合翼航空得全球首张民用无人驾驶载人航空器运营合格证(OC),合肥成为国内最先展开 eVTOL 商业化运营的城市。合翼航空计划在骆岗中央公园推出低空观光服务,市民最快今年即可体验空中游览。虽然目前运营范围受限于 “A 到 A” 模式,但这是低空经济重大试点任务的开始,合肥将加快建设运营保障体系,健全政策体系、标准规范及监管措施。

  eVTOL 商业化运营仍需跨越多重门槛。虽然 eVTOL 获得运营合格证(OC)是重大突破,但实现跨区域空中通勤还需突破多重障碍,包括民航局颁发的 OC 中限制条件进一步放宽等。

  合翼航空市场部表示,从 “原地起降” 到 “跨区通勤” 还有相当长一段时间,依赖于相关制度的不断完善以及新的政策标准的制定。同时,安全性是公众关注的焦点,合翼航空回应称,EH216-S 机型已通过严格的适航认证,并部署 5G-A 通感一体低空智联网,实时监测飞行器状态,保障低空飞行安全可控。

  以上为【合肥买房参谋】公众号精选的资讯内容,只说对你最有用的买房操作和建议,欢迎关注及交流。

  码字不易,如果你觉得本文对你有帮助,请点赞收藏并关注我下,这样我有持续的动力分享更多的干货知识,谢谢。

  吴哥准备了合肥买房(避坑)知识宝典等合肥买房系列资料包,可免费领取,让你合肥买房从容高效安心。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