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赢彩票(中国)-官方网站

立园满园共筑生态-双赢彩票平台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

新闻动态
立园满园共筑生态

类别: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5-07-24 16:27:12   浏览:

  当前,“立园满园”行动有序推进中,各产业园区加速产能释放与项目招引,创孵载体作为承接科创资源的重要载体,积极响应政策导向与市场主体需求,持续通过多方协同的创新模式,不断提升服务效能,做强基础设施、要素服务、资源赋能支撑。4月,在赋能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过程中,成都市创孵载体又有哪些新的行动呢?

  作为市委社工部“蓉会共享家”首批试点牵头单位之一,4月由协会组织的“蓉会共享家”交流座谈会在电子科大西区科技园举行。多家协会代表围绕蓉会共享家平台建设与计划、运行规则和合作机制等展开交流。后续,协会将持续以“蓉会共享家”为牵引,通过资源整合与共享,有效促进行业协会商会与产业园区的深度融合和协同发展。

  在助推区域产业发展上,4月25日,由成都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作为联合主办单位之一的“深化‘进解优促’ 助推‘立园满园’——新津区健康食品产业创新发展大会”在新津举办。此次大会上,相关负责人对新津健康食品产业园进行推介并发布需求榜单。20余家区内企业与江南大学、中国农业大学等高校院所创新平台,展开“一对一”洽谈对接。

  基础设施建设是立园满园行动的根基性支撑,高效协同的物理载体对招商引资、企业落地及全链条产业生态构建巨有重大的战略性意义。

  4月,成都天府国际生物城更新了一大批重点项目建设进度。加速器四期、人才公寓五期相继完成验收交付并投用,其中加速器四期将围绕生态化、功能复合化、配套完善化、交流空间化,实现生产、研发、生活的多元融合。此外,生物城在加速器领域将通过“研发-中试-生产”无缝衔接,实现“实验室到生产线”零距离跨越。在建项目里,孵化园二期(M地块)、孵化园三期、加速器三期、加速器五期的建设均有序推进中。围绕“立园满园”工作要求,生物城将持续推动更多好项目早建成、早达效。

  同样,在4月11日的大面街道产业“立园满园”高质量发展暨2025投资清单发布会上,成都经开科技产业孵化园负责人对园区二期医药智能装备产业园进行了重点介绍。25万平米的现代化工业厂房全新启动,除专业研发生产楼宇外,还有人才公寓、社区商业等生活配套。园区将继续深化与高校、龙头企业协同,聚焦生命科学、智能装备等领域,为经开区建设全国一流园区提供核心支撑。

  护士节一般指国际护士节。 国际护士节是每年的5月12日,是国际护士理事会为纪念现代护理学科的创始人弗洛伦斯·南丁格尔于1912年设立的节日。

  4月14日,2025“蓉漂杯”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双流·重点产业园区专项赛在电子科大科技园(天府园)落幕。全国11个高层次人才项目同台竞技。电子科大科技园作为赛事承办方之一,展示了其“高校+产业”协同创新生态,为参赛项目提供全链条服务。未来,园区将持续助力双流经济开发区做强双流十大专业特色园区载体功能,完善“人才-技术-资本-场景”对接平台,打造中西部“产才融合”示范标杆。

  在“立园满园”行动号召下,西部智谷则通过定期举办“智谷品活”“智谷课堂”“智谷金融荟”等品牌活动,构建完善的企业成长生态,形成产业集聚效应。4月2日,举办立园满园专精特新“AI促产业 人才启未来”专题培训会,助力企业把握AI发展机遇,吸引了武侯区近50家中小企业参加;4月16日,开展“立园满园|第92期智谷课堂”,帮助企业提升人力资源合规管理水平。

  此外,4月14日,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双流新型产业学院集成电路学院(光电工程学院)三维传感团队与四川星问数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双方“结缘”于2024年在成都芯谷举办的“信创杯”双创大赛,而今这样的科创联姻还在持续上演。今年3月,2025“蓉漂杯”双流区专题赛后,多家企业表达了合作需求。下一步,成都芯谷将继续深耕“赛场对接”模式,常态化为企业与高校、科研机构搭建交流平台,推动更多创新项目落地,全力推进“立园满园”行动。

  双赢彩票官方网站

  4月23日,2025全市科技成果转化赋能产业园区暨科技成果专员队伍建设工作推进会举行。

  活动上,电子科大沙河科技园荣获2024年成都市十大技术转移机构,并与智能终端产业链成果转化专班结对。后续园区将通过打造专业化技术经纪人队伍、搭建精准化项目对接桥梁、汇聚多方资源,全方位助力区域科技与产业融合发展。IC设计产业园则与市级集成电路转化专班正式结对,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持续贯彻落实“立园满园”行动要求,发挥专业园区运营主体优势,借助成果转化专班制度,助力产业升级。

  4月29日,科创天府·智汇蓉城“中试+园区”场景创新供需对接会举行。成都生产力促进中心与四川省中试研发有限公司就中试生态联合共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三塔智能科技中小试平台与四川省中试研发有限公司、鼎桥AI+5G智能终端中试平台、四川省生物制造微生物资源产业化中试研发平台就省中试研发平台“1+N”模式进行合作签约,加速科技成果转化与产业集聚步伐,助力“立园满园”行动。

  “进解优促”通过解决企业实际问题,优化政策环境,推动产业园区高质量发展。成都市创孵载体积极响应,相继携手各主管部门共解企业发展难题。

  为切实解决企业面临的融资难题,4月24日“成都市成华区全国知识产权宣传周活动暨文创动漫企业投融资对接会”在天府国际动漫城-漫世界未来中心举办,多家金融机构代表与文创、科技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共话区域文创产业发展。此外,由电子科服公司参与协办的“国家级智能工厂梯度培育交流会”在IC PARK(西区)国际会议中心落幕,近50余家企业代表参加,会议以“进解优促 云行天府”为主题,旨在加快推进区内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和数字化转型,全面提升区内企业智能制造水平。

  4月29日,“跨界融合・创新无界——人工智能场景化应用与产业生态共建”主题沙龙在中科芯未来举办。活动深入贯彻“进解优促”工作要求,围绕人工智能场景化应用与产业生态共建的场景、路径、安全等领域,进行经验分享与交流,为双流区构建全链人工智能生态,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参考借鉴。

  作为成都首个突破万亿规模的主导产业,2024年成都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1.36万亿元,稳居全国第六。聚集了京东方等规上企业2300余家,培育了卫士通、极米等本土上市企业32家。“立园满园”行动是产业集聚的加速器,在深层次的协同关系中,创孵载体将如何有效提升园区产业集群能级和创新能力,进一步强化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化发展呢?

  在成都创孵领域,电子科大科技园依托学校技术与人才资源优势,聚焦电子信息产业专业化发展,目前92%以上的在孵企业均属电子信息产业。独特的校地企合作模式、专业化的产业聚焦以及全链条孵化服务,使电子科大科技园成为了成都市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

  当前,电子科大科技园已形成“一体多园”发展格局,在成都市运营了5座分园区,拥有3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载体总面积超过50万平方米,服务并成功孵化上千家科技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超200家,形成了从苗圃-孵化-加速-产业化的科技产业创新孵化链条和从高校实验室-孵化器-产业园区的成果转化链条,并搭建了10余个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以电子科大天府园为例,园区位于成都市双流区,以电子信息产业为核心,聚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光电子等高附加值领域,满园率高达95%,聚集了20家上市公司、42家专精特新企业、51家高新技术企业、2家瞪羚企业,带动双流区形成千亿级电子信息产业生态,其“上下楼即上下游”的集群模式,加速了区域产业链的垂直整合。

  电子科大科技园的起步园区电子科大沙河科技园,位于成都市成华区,定位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等电子信息产业,是区内首家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沙河科技园临近电子科大沙河校区,以“1核多点”为布局,搭建开源科创平台和“成都市程序员之家”;并以概念验证平台为基础,以高校科技成果源头活水优势,服务区域高质量发展。

  2024年,成电光信在北交所正式挂牌上市。成电光信是最早一批在科技园进行成果转化的项目之一,从实验室项目到上市企业,非常直观地展示了园区企业培育从“0到1”的成功路径。电子科大沙河科技园总经理徐枫在“新技术·新动能·新未来”——致敬2024四川经济影响力人物大型采访中表示,“成电光信走过的13年,也是创业团队与科技园携手共进、共同成长的13年。”

  电子科大沙河科技园2016年开始由“综合型孵化器”向以电子信息产业为主导的“专业型孵化器”转变,徐枫认为,“科技园是学校和市场之间的桥梁”,大学科技园一方面要为初创企业提供“阳光雨露”,“润物细无声”的服务;另一方面要“帮忙不添乱”,帮助企业磨合市场需求,顺利完成产品的市场化转换。

  “成电光信”的培育经验一定程度上虽可复制,但对园区来讲,要形成产业集群,挖掘优质项目是关键。电子科大沙河科技园通过组织或参与相关活动,如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大赛、电路设计大赛、机器人大赛等挖掘好项目,并通过开展“蓝色工坊·守望计划”链接科创源头。

  4月,电子科大沙河科技园荣获“2024年成都市十大技术转移机构”,并与智能终端产业链成果转化专班结对;此前,聚焦“数智”软硬件领域的园区概念验证中心也已获得市级认定。

  作为校地企协同创新的重要载体,从技术研发、孵化到产业化,电子科大沙河科技园对推动高校技术精准链接产业需求具有核心枢纽作用;依托完善的梯度培育体系,园区将持续发力,为区域构建产业集群生态,贡献上下游联动、创新要素集聚的生态闭环,共建协同网络,持续赋能“立园满园”行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