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赢彩票(中国)-官方网站

内蒙古通辽市: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双赢彩票平台

您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动态 > 公司新闻

新闻动态
内蒙古通辽市: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

类别: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4-06-09 20:42:27   浏览:

  近年来,通辽市深入推进“人才强市”战略,不断探索引才新思路新做法,用好用足用活各项政策,通过搭建地校合作桥梁、拓宽宣传覆盖面、畅通引才渠道、提高待遇水平、推进培养使用、优化服务环境等多举措,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力度,全力构建招才引智全链条服务体系,推动人才引育留用工作再上新台阶。

  延伸引才触角,搭建地校合作桥梁。搭建校地合作平台,与中央民族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大连理工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延边大学、内蒙古大学、东北师范大学等区内外高校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或建立长期合作关系,根据专业特长和实习意愿,安排本科、硕士、博士研究生等在校生赴通辽地区对口单位开展实习实践活动,为实习期满考核合格的实习生发放生活补贴,让更多外地学子认识通辽、了解通辽、熟悉通辽,为人才引进工作奠定基础。

  拓宽宣传覆盖面,扩大引才“朋友圈”。进一步扩展引进人才宣传推介覆盖面,在利用官方网站、微信公众号、电视电台、报纸等媒体平台宣传的基础上,2024年,市人才引进工作组组织各引才单位先后赴中央民族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南开大学、吉林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等14所国内重点高校开展人才引进宣传推介活动,详细介绍通辽市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引进人才政策,受到了各高校领导和师生的热烈欢迎。主动参加自治区党委组织部、人社厅组织的赴北京高校引才活动,已累计赴外开展引才活动40余场次。

  开辟“绿色通道”,畅通引进渠道。开辟博士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引进“直通车”,根据通辽市产业发展和实际工作需要,常态化发布高层次人才需求目录,做到“随时报名、随时考察、随时入编”。2023年,市直企事业单位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135名,其中,生态环境类博士后1名、医学类博士后1名,能源类博士1名、医药类博士4名,在四类、五类人才引进上均取得了历史性突破。2024年,进一步畅通人才引进“绿色通道”,加入人才测评环节,进一步提升引进人才评价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预计全年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200名以上,引进博士研究生10名以上。

  提高待遇水平,强化服务保障。贯彻落实《通辽市人才引进实施办法》,出台《人才引进安置费申领发放实施细则》等一系列配套政策,积极打造引进人才政策“升级版”。博士后等四类人才和博士研究生等五类人才补贴待遇分别提高至50万元(税后)、30万元(税后),将以往生活、租房、购房三项补贴改为一次性安置费,人才引进补贴待遇在自治区以及周边省市形成了较强的竞争力,突出了补贴人员少而精的导向。

  推进培养使用,盘活人才资源。组织每批次新引进人才进行岗前培训,在入职之初为人才明方向、正导向。着力强化青年后备干部培养,对有潜力的优秀引进人才进行重点培养,通过挂职、调训、招商等方式“压重担、委重任”,锻炼其敢担当、能担当、善担当的能力素质。致力为优秀青年干部“搭台阶、铺路子”,大胆培养干部、选拔干部、使用干部,为青年人才健康成长营造良好“土壤”。经过几年的历练和沉淀,一大批引进的人才已成为通辽市各行业、各领域的骨干,部分业绩突出的人才已走上了领导岗位。

  提供“一站式”服务,解决人才后顾之忧。提升精准服务能力,建设线上线下人才服务专窗,为引进人才申领安置费、申请人才公寓等提供“一站式”服务。引进的高层次人才除享受安置费以外,无自有住房的,还可申请入住人才公寓,同时,享受子女入学、配偶就业等方面的倾斜政策。为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发放“高端人才服务卡”,享受免费体检、人才休假、优先预约专家会诊、免费游览市内景区等政策,为引进人才提供暖心舒心的服务环境。

  自2014年赴外开展引才活动以来,通辽市已累计引进高层次急需紧缺人才5600余名,落实各项人才引进补贴6400余万元,为通辽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王哲)

内蒙古通辽市:构建“全链条”服务体系打造人才集聚“强磁场”(图1)

  日前,锡林郭勒盟在北京举办2024年能源装备制造产业推进会,发布了《锡林郭勒盟绿电和新能源装备制造指数白皮书(2023版)》。 白皮书显示,过去的一年,锡林郭勒盟坚持新能源开发与装备制造产业发展并举,加大产需对接,不断发展壮大风电装备产业。…

  “作为商务诚信建设领域牵头单位,我们不断推进全区商务诚信建设,让数字表达问题,做到工作流程平台化、工作结果可视化、数据结果应用广泛化。”自治区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日前告诉记者。…

  招聘英才广告服务合作加盟供稿服务数据服务网站声明网站律师信息保护联系我们人民日报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人民网服务邮箱: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rmw

  人 民 网 股 份 有 限 公 司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