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别: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4-06-22 05:14:04 浏览: 次
近年来,甘肃庄浪县按照“守底线、抓发展、促振兴”的总体要求,把优势特色产业培育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升产业发展、增加群众收入的主要渠道,科学谋划,因地制宜,坚持“园区化布局、项目化推动、企业化运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了坚实的产业保障。目前,庄浪丹参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基地(以下简称丹参产业园)已建成全国唯一一个集成“种子、种苗、种植、精深加工”全链条发展的现代化高标准丹参产业园区,成为乡村振兴及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实现“一味小药材,引领一个大产业”中药材产业发展模式的新范式,对中药材产业发展将起到引领、带动价值及标杆效应。
丹参产业园位于岳堡镇岔口村,总占地35.74亩,依托东西部协作资金投资建设,总投资3425.74万元。2023年,建成了培育中心,育种工厂和烘干晾晒棚,配套建成出入口、地磅、晾晒区及停车位等。今年,还将建成多功能高效生产厂房5000平方米及其他配套设施。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围绕丹参种苗繁育、土壤监测和丹参种植、晾晒加工、储存销售为一体的综合性产业示范园区。
庄浪县凝聚政府、大学、企业三方力量,围绕东西部协作的政策优势,依靠关山区域无污染、无公害,高海拔、阴湿的地理环境,依托南开大学生命科学院染色体及基因工程实验室技术,精心打造“种质创新、产品研发、科普研学”三位一体的全国一流丹参种质创新及产业发展示范基地,为全县经济高质量发展夯实筑本、蓄势赋能。
围绕跨区域协同推动高质量发展、巩固拓展脱贫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等重点工作,庄浪县不断创新工作思路,认真谋划产业发展,不断巩固帮扶成果。通过走访调研的方式,借鉴邻市华亭市中医药产业发展模式和经验,为丹参产业在庄浪发展打下来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同时,积极对接南开大学丹参育苗专家教授和天津泰达集团下属投资公司,深入了解丹参产业从育种、育苗到种植、晾晒、加工、制剂等一系列流程。庄浪县积极对接天津市河西区委、区政府,汇报项目计划并实施。经过一年的不懈努力,产业园一期建设已全面建成,培育中心、育种工厂、烘干晾晒棚等设施全面投入使用。目前,二期建设正在抢抓工期,预计将于今年8月底前完成并投入使用。
庄浪县突出引优育新,助推研发优质丹参品种。丹参产业园建成了全国最大的丹参种质资源库,收集贮藏全国31个省份的1000多种丹参核心种质资源。产业园建成了实验室、原代种苗繁育室,在引进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研发成果“南开一号”、“南开三号”的基础上,研发具备高产、抗病毒、抗旱抗寒、抗重茬能力强的适合在庄浪地区种植的优质丹参品种。产业园还配置了专业生产设备,以生产丹参茶、丹参蜜等大健康功能产品为主,分拣、切片初加工为辅,进一步提升丹参产业价值。
庄浪县不断加强交流合作,拓展科技科普帮扶深度。丹参产业园与南开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建立长期合作机制,计划分6批次30名博士生进行种苗研发和培育。丹参产业园充分利用咨询平台开展远程诊断、在线咨询等信息化手段,实现“一对一”精准咨询,为种植大户、科技人员提供线上答疑解惑、丰富知识、交流经验,使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足不出户便可解决农业相关技术问题。此外,采取“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订单”等模式,着力产业发展,强化技术培训,带动全县种植丹参达万亩,有效助推中药材产业规范化、标准化种植。
丹参产业园已经成为全国脱贫地区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示范,完善中医药产业“培育-育种-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的产业链,每年可培育丹参种苗2000多万株,全县种植丹参近万亩,预计可产丹参2000万斤,年种植收入可达5000万元,年加工销售收入可达8000多万元,解决全县3600多人就近就地就业,可创年劳务收入300多万元,提高了联农带农效应,有效助力全县中医药产业发展。
丹参产业园聚焦科技政策落地、科技项目凝练、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努力打造科技成果落地转化、新质生产力高效赋能中药材产业发展的科创中心,实现了“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加快构,生态型、全链条、集聚化中医药产业发展体系。(津云新闻记者赵颖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