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类别:公司新闻 发布时间:2025-07-17 17:38:14 浏览: 次
京津冀安全应急装备集群于2024年获评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近年来,京津冀三地按照“龙头带动、串珠成链、链群协同”的思路,发展形成以石家庄、唐山为核心区,丰台、房山、滨海新区、张家口、邢台、秦皇岛为重点区的2+6产业集群格局。中关村丰台园作为重要支撑区,聚焦安全防护、监测预警、应急救援和安全服务四大领域,形成了全链条产业布局。
一是综合实力较强。京津冀安全应急装备产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企业众多。现有安全应急装备企业3219家,规上企业1331家,2023年集群产值2189亿元,建成唐山开平应急装备产业园、中关村科技园区丰台园等5个国家安全应急产业示范基地(含创建),培育了远东通信、际华集团、天地伟业等一批龙头企业,在疫情防控、“7.31”洪涝灾害等重大安全应急事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二是创新资源集聚。京津冀三地科研实力雄厚,集聚了中国科学院、华北电力大学、天津大学等安全应急相关专业院校80余所,拥有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82家,主持或参与制定45个国际标准,获批PCT国际专利授权631件。全国首所应急管理大学选址河北廊坊并同步规划应急产业园,国家华北区域应急救援中心即将投入使用。
三是竞争优势明显。集群拥有高新技术企业671家,上市企业101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01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6家,国家级绿色工厂14家。涌现出无线集群通信系统、城市内涝监控预警装备、消防救援特种机器人等一批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主导产品。
2025年,河北省工信厅将会同京津工信部门强化“一盘棋”思想,共同推动产业协同再上新台阶。
一是持续强化产业协同工作机制。巩固“国家+省市+部门”三级产业协同推进体系,完善信息共享、工作通报机制。深化三地工信部门“3+3+3”协商沟通机制,解决产业协同中体制障碍和行政壁垒。印发2025产业组工作要点,清单化、台账式推动实施落地。强化与科技、商务、统计等专题工作组的横向协同。
二是深化区域重点产业链合作。持续完善6条重点产业链图谱,建立重点产业链“卡点”“堵点”季通报制度。开展产业链卡点攻关,围绕卡点清单,遴选一批技术(产品)开展“揭榜挂帅”攻关。实施产业链堵点招商,围绕堵点清单,开展联合招商。
三是提升区域产业集群竞争力。制定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提升发展三年行动方案和年度工作要点。结合三地比较优势,发展壮大一批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加快培育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引导资源要素向集群汇聚,形成“科技+产业+金融+人才+政策”集群产业生态。
四是打造区域产业协同载体。建设一批面向重点行业的特色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推动京津冀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和工业互联网产业园建设,实施京津冀算力互联工程。共同打造京津冀生物医药、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机器人+”等产业园区,形成产业协同示范效应。办好京津冀产业链供应链大会,开展系列产业对接活动,落地一批产业协同标志性项目。
五是共同支持雄安新区建设。高标准举办2025河北国际工业设计周,加快工业设计大数据中心建设。
根据规划,石家庄、唐山和雄安新区被确立为核心区,分别承担不同的角色。石家庄作为综合发展核,将致力于建设京津冀安全应急装备综合服务平台;
唐山则专注于智能装备和物流贸易,特别是无人救援和抢险救援装备的研发与生产;
雄安新区则定位为城市安全和公共服务创新核,探索未来城市安全应急模式,并努力打造安全韧性示范城市。
此外,《规划》还明确了中关村科技园丰台园、天津滨海新区、张家口和保定等地区作为重点区,旨在形成多点差异化的产业布局,并构建完善的安全应急装备全产业链体系。同时,北京中关村科技园房山园、天津津南以及河北邢台、秦皇岛、廊坊、邯郸等地被列为支撑区,旨在拓展集群的影响范围,实现产业发展协同与区域应急联动。
五个关键基地——张家口怀安经济开发区、唐山开平应急装备产业园、保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鹿泉经济开发区以及北京中关村丰台园——在功能上实现进一步提升。